入侵预防系统

入侵预防系统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不断普及,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危险和犯罪也日益增多。20年前,计算机病毒(电脑病毒)主要通过软盘传播。后来,用户打开带有病毒的电子信函附件,就可以触发附件所带的病毒。以前,病毒的扩散比较慢,杀毒软件的开发商有足够的时间从容研究病毒,开发防病毒、杀病毒软件。而今天,不仅病毒数量剧增,质量提高,而且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在短短的几小时内就能传遍全世界。有的病毒还会在传播过程中改变形态,使杀毒软件失效。

目前流行的攻击程序和有害代码有,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暴力破解,端口扫描,嗅探,病毒,蠕虫,垃圾邮件,木马等。此外还有利用软件的漏洞和缺陷钻空子、干坏事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

网络入侵方式越来越多,有的充分利用防火墙放行许可,有的则使杀毒软件失效。比如,在病毒刚进入网络的时候,还没有一个厂家迅速开发出相应的辨认和扑灭程序,于是这种全新的病毒就很快大肆扩散、肆虐于网络、危害单机或网络资源,这就是所谓Zero Day Attack。

防火墙可以根据互联网地址或服务端口过滤数据包。但是,它对于利用合法网址和端口而从事的破坏活动则无能为力。因为,防火墙极少深入数据包检查内容。

每种攻击代码都具有只属于它自己的特征,病毒之间通过各自不同的特征互相区别,同时也与正常的应用程序代码相区别。除病毒软件就是通过存储所有已知的病毒特征来辨认病毒的。

在ISO/OSI网络模型中,防火墙主要在第二到第四层起作用,它的作用在第四到第七层一般很微弱。而除病毒软件主要在第五到第七层起作用。为了弥补防火墙和除病毒软件二者在第四到第五层之间留下的空档,几年前,工业界已经有入侵检测系统投入使用。入侵侦查系统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向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或防火墙系统发出警报。可惜这时灾害往往已经形成。虽然,亡羊补牢,尤未为晚,但是,防卫机制最好应该是在危害形成之前先期起作用。随后应运而生的入侵反应系统作为对入侵侦查系统的补充能够在发现入侵时,迅速作出反应,并自动采取阻止措施。而入侵预防系统则作为二者的进一步发展,汲取了二者的长处。

入侵预防系统也像入侵侦查系统一样,专门深入网络数据内部,查找它所认识的攻击代码特征,过滤有害数据流,丢弃有害数据包,并进行记载,以便事后分析。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入侵预防系统同时结合考虑应用程序或网络传输层的异常情况,来辅助识别入侵和攻击。比如,用户或用户程序违反安全条例、数据包在不应该出现的时段出现、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弱点的空子正在被利用等等现象。入侵预防系统虽然也考虑已知病毒特征,但是它并不仅仅依赖于已知病毒特征。

应用入侵预防系统的目的在于及时识别攻击程序或有害代码及其克隆和变种,采取预防措施,先期阻止入侵,防患于未然。或者至少使其危害性充分降低。入侵预防系统一般作为防火墙 和防病毒软件的补充来投入使用。在必要时,它还可以为追究攻击者的刑事责任而提供法律上有效的证据。

相关推荐

抛弃别扭的背部指纹 屏幕指纹解锁手机推荐
bet3365官网

抛弃别扭的背部指纹 屏幕指纹解锁手机推荐

📅 07-18 👁️ 2220
澳雅婷护肤品怎么样-澳雅婷化妆品好吗-美妆品牌介绍
现在平面设计工资一般多少?看完这篇大实话你就懂了!